蜗牛的精神——慢稳与坚持

发布时间:2017-01-05 浏览次数:

尊敬的镐京学院院领导,亲爱的老师,同学们:

    不知不觉,已经翻开了2017年的时间表,我在陕科大读博的第三个学期也快结束了。前面的这段学习生活是忙碌和紧张的,播下的科研种子慢慢在萌芽,部分果实也稍露头角。读博的这段生活我觉得就像一只蜗牛,一步一步往上爬,要在最高点乘着叶片飞向蓝天,小小的天,也有大大的梦想。我将自己这段时间的学习生活向大家汇报如下。

    1. 课程学习

    2015年9月份博士入学,第一学期是文化课学习,课程安排的不算太多,主要是英语和选修的一些专业课程。英语是大班授课,也是学分和课时比较多的一门课。每节课都有一个Topic,或讲述,或讨论,每周交一份英语报告。在大班课上,全校的博士一起上,虽然大家年龄不同,但心态都同样积极认真。每次的讨论都各抒己见,不同想法的融合,不同学科的融合,我不仅学习到了许多专业英语知识,也开拓了思维。口语课是一个美国的年轻外教,这也是最放松的一门课,自编自导的场景对话,独特的一些学习小游戏。给严肃的博士生活平添了许多乐趣,我很喜欢上口语课,喜欢说英语的感觉。

    专业课程相对就比较难,我选修的主要是过程控制与智能算法方面的课程。学控制就是学方法论,学算法就要肯专研,要推导,能仿真验证。各专业课老师针对自己目前的研究方向,提出比较新的想法,自己课下则需要查阅大量的文献,从看综述到学习具体的某一研究方法的设计及实现。刚开始,我在控制理论学习上也遇到了很多困惑,对于一些控制算法搞不清楚,或者不能深入的理解并设计,总觉得停留在表面的认知上,不能很好的融汇贯通。这个时候自己也开始思考,不能心急,要静下心来想策略,对查阅的文献的先分类,对于具体的研究方法进行归纳,在此基础上分析该方法的不足,要如何做改进,更优化,慢慢地也就开始有了自己的思路和想法。

    2. 做课题与写论文

    到了第二学期,开始着手课题研究,博士论文更多的是要求创新,因此选题时,如果创新性不够,很难开展工作。当时导师刚好有一个自然基金的项目在申报,我和导师多次沟通以后,基于自己之前数学专业的背景,在硕士期间也对这个工艺背景有所了解,基本确定了博士论文的研究内容。

    接下来就是读文献,做实验仿真,写小论文,这个过程直到现在仍然是周而复始。从第一学期进入学校,导师就定下规矩:课题组每周一晚上7点到11点进行研究汇报。课题组里有在读的硕士、博士、和年轻教师共计30余人,每周轮流汇报。有时候针对PPT上的一页内容,大家会论证很久。我已做的几次汇报中,也是经过反复的讨论和修改,若是内容没讲清楚,会连续几周陈述。每次汇报都很有压力,必须提前好几周就开始“备课”。但也归功于此,一篇英文被中国控制国际会议收录并EI检索,参加了为期3天的学术交流,聆听了许多控制界专家的精彩报告。随后的3篇中文核心也相继录用。在这个过程中,深深地明白,不管是做科研,还是在教学,讲清楚一节课,是需要下很大功夫的。也深刻体会到初入镐京学院时,学院领导语重心长的教导我们讲好一节课的重要性。

    目前,离博士毕业要求发表的SCI还有一定距离,科研是一个寂寞的、自主学习的阶段,我会在自己今后的学习中,继续坚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和持之以恒的努力,早日完成学业,不辜负学院的期望。

    3. 镐京之情

    离开的这段时间也时刻关注着学院的动态,分享朋友圈里老师们传播的一些学院趣事和生活状态。15年和16年的暑假,在理学部吕纪荣老师的带领,潘逢群老师的协助下,我有幸参与了两届大学生数学建模暑期培训指导工作。回到镐京,看到可爱的同学,熟悉的校园,一切都觉的那么亲切,希望能竭尽所能的将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建模知识传递给他们。看到同学们一次次的取得省奖、国奖,让我们觉得汗水是值得的,也深深的为镐京学院感到自豪。

    在新春即将来临之际,由衷的祝愿各位领导、老师工作顺利,身体健康,各位同学学习进步,学有所成。祝福学院越来越好,续写镐京新的辉煌。

 



汇报人:单文娟          

2017年1月3日